北京亚博中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3-2028年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调研报告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关闭窗口]

【报告编号】28684

【出版日期】2023年04月

【交付方式】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报告价格】【纸质版】:6500 【电子版】:6800 【合订版】:7000

【联系电话】15001081554

【联系电话】13436982556

【报告目录】

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PIF),也称PI薄膜,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是由PAA溶液流涎成膜后,再经亚胺化制成。PI薄膜呈琥珀色,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很高的耐辐照、耐腐蚀、耐高低温性能,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超级工程高分子材料之一,被誉为“黄金薄膜”,与碳纤维、芳纶纤维并称为制约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三大瓶颈性关键高分子材料之一。

从需求端来看,2016-2020年国内对PI薄膜的需求复合增速高达10%,2020年总需求量约为1.3万吨。2021年,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需求量达到1.5万吨。目前我国电子级PI薄膜与电工级PI薄膜整体消费量相当,未来随着电子显示、柔性印刷电路(FPC)和导热石墨膜等电子级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电子级PI薄膜消费量规模进一步增大。

政策利好助力我国PI薄膜行业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高性能PI薄膜的技术突破及国产化。自2011年起,中国相继推出相关发展规划和指导目录,PI薄膜多次被列入国家“关键战略材料”,PI薄膜成为我国加快培育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助力度也逐渐加大。《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指出,在“关键战略材料”之“三、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明确列示“柔性显示盖板用透明聚酰亚胺”。

新产能投放加速,PI薄膜行业进入国产化替代黄金时期。政策扶持叠加下游需求利好,国内企业开始发力高端PI薄膜产品。从2017年开始,PI薄膜广阔的市场前景及国内产业现状引起众多企业及资本的关注,陆续有PI膜下游的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向前一体化整合,在资本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下游企业正在布局高性能PI膜行业。未来几年,随着国内新建PI薄膜生产线量产,国内PI薄膜产能及技术水平与国际PI薄膜巨头差距有望进一步减小。


第一章 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基本介绍

第一节、聚酰亚胺(PI)相关概念

一、PI的定义

二、PI的性能

三、PI的分类

四、PI的应用

第二节、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相关概念

一、PI薄膜的定义

二、PI薄膜的厚度

三、PI薄膜的分类

第二章 2020-2022年全球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行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全球PI薄膜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历程

二、市场规模分析

三、市场消费结构

第二节、全球PI薄膜市场竞争状况

一、市场竞争格局

二、电子级PI膜竞争

三、高性能PI膜竞争

四、重点企业产能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行业发展综合分析

第一节、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结构

二、产业链上游

三、产业链中游

四、产业链下游

第二节、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行业政策环境

一、行业主管部门

二、行业监管体制

三、行业相关政策

第三节、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行业发展综述

一、行业发展现状

二、细分市场结构

三、行业产能规模

四、市场需求总量

五、市场价格走势

六、行业面临挑战

第四节、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细分市场竞争状况

一、大陆参与竞争企业

二、大陆企业产能分布

三、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四、企业应用领域比较

五、技术路径比较情况

第五节、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细分市场应用状况

一、电工PI薄膜

二、电子PI薄膜

三、功能性PI薄膜

四、柔性显示用CPI薄膜

第四章 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技术分析

第一节、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技术发展综述

一、PI薄膜基本性能

二、PI薄膜生产流程

三、PI薄膜生产设备

四、PI薄膜技术现状

五、PI薄膜技术难度

六、重点企业技术分析

第二节、PI薄膜合成工艺和路线

一、PI的合成方法

二、PI薄膜制备技术

三、PI薄膜技术指标

四、PI薄膜涂膜方法

五、流延成型技术研究

六、双轴定向法工艺

第三节、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专利分析

一、专利申请概况

二、专利技术分析

三、专利申请人分析

四、技术创新热点

第四节、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细分领域技术研究动态

一、柔性屏PI薄膜研究动态

二、PI膜制备石墨膜研究进展

三、功能型聚酰亚胺薄膜技术

四、航空航天线缆用PI薄膜研究

第五章 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应用领域分析

第一节、高速轨道交通领域

一、在轨道交通的应用

二、高铁运营里程总数

三、铁路机车拥有量

四、全国铁路机车产量

五、电力机车保有量

六、电力机车国产化

第二节、风力发电领域

一、风力发电产业链构成

二、全球风电装机容量

三、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

四、中国风电装机容量

五、风力发电机竞争格局

六、风电机组招标现状

七、风机技术路线对比

第三节、新能源汽车领域

一、驱动电机产业链

二、驱动电机成本结构

三、驱动电机装机规模

四、驱动电机竞争格局

五、驱动电机性能需求

六、驱动电机技术路径

七、驱动电机用绝缘材料

八、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第四节、电工绝缘领域

一、电磁线产量分析

二、电磁线需求量分析

三、电磁线竞争格局

四、电磁线技术路线

第五节、FPC领域

一、FCCL应用现状分析

二、FCCL对PI薄膜需求

三、FPC产业链结构

四、FPC成本结构分析

五、FPC产值规模分析

六、COF产业链现状

第六节、消费电子领域

一、智能手机出货量

二、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

三、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

四、柔性OLED手机出货量

五、柔性OLED手机渗透率

第六章 2020-2022年国外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一节、杜邦公司(DuPont de Nemours, Inc.)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202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2021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22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二节、日本东丽-杜邦(Dupont-Toray)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2019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21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三节、日本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Kaneka Corporation)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2019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21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韩国PI尖端素材(PI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产品特征

三、企业产能分析

四、202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五、2021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六、2022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五节、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2019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21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七章 2019-2022年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PI膜发展状况

三、经营效益分析

四、业务经营分析

五、财务状况分析

六、核心竞争力分析

七、公司发展战略

八、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达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202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2021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2022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三节、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六、公司发展战略

第四节、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六、公司发展战略

七、未来前景展望

第五节、天津市天缘电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商业模式分析

第八章 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投资壁垒

一、技术壁垒

二、人才壁垒

三、资金壁垒

四、客户认证壁垒

第二节、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投资策略

一、行业所处阶段

二、企业投产分析

三、项目投资动态

第三节、瑞华泰嘉兴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项目

一、项目基本介绍

二、项目背景及目的

三、项目的可行性

四、项目的必要性

五、项目投资概算

六、项目实施进度

七、项目经济效益

第四节、国风新材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

第九章 2023-2029年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中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行业发展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二、行业发展方向

三、行业发展机遇

四、行业应用前景

第二节、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技术发展方向

一、低温合成聚酰亚胺

二、薄膜轻薄均匀化

三、低介电常数材料

四、透明聚酰亚胺

五、可溶性PI薄膜

六、黑色PI薄膜

七、低膨胀PI薄膜

第三节、2023-2029年中国PI薄膜行业预测分析

一、2023-2029年中国PI薄膜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二、2023-2029年中国PI薄膜行业需求规模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1 高分子材料性能及价格比较

图表2 PI合成原料及产品化学结构

图表3 聚酰亚胺性能优异

图表4 PI、LCP性能比较

图表5 PI材料分类

图表6 各类PI材料的应用情况

图表7 不同PI膜厚度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图表8 PI薄膜行业发展历程

图表9 2019年全球PI薄膜消费结构

图表10 2022年全球PI薄膜消费结构预测

图表11 全球PI膜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12 全球电子级PI膜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13 2020年全球高性能PI薄膜市场份额(按产能)

图表14 国际PI薄膜行业参与竞争企业产能

图表15 PI薄膜产业链

图表16 PI薄膜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

图表17 中国PMDA主要生产企业产能

图表18 PI薄膜的应用类别

图表19 聚酰亚胺薄膜的重点应用领域

图表20 中国PI薄膜行业政策

图表21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中聚酰亚胺材料相关内容

图表22 中国PI薄膜细分市场结构

图表23 中国PI膜产品供需现状

图表24 2011-2021年中国PI薄膜平均价格

图表25 PI薄膜产品性能比较情况

图表26 2020年中国PI薄膜生产商产能占比情况

图表27 国内外主要PI薄膜企业的主要产品种类对比情况

图表28 国内外主要PI薄膜企业的技术路径对比情况

图表29 电子级PI膜特性及下游应用

图表30 手机屏幕材料

图表31 柔性显示用CPI薄膜研发及生产情况

图表32 CPI材料与UTG对比

图表33 聚酰亚胺薄膜的基本性能

图表34 均苯型和联苯型PI薄膜的合成反应

图表35 聚酰亚胺薄膜的技术难度和价格梯次

图表36 PI合成工艺路线简图

图表37 国产PI薄膜与进口PI薄膜的参数对比

图表38 流延法制膜工艺流程图

图表39 2013-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专利趋势

图表40 2013-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专利申请和授权状况

图表41 2013-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专利类型分布

图表42 2013-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专利类型具体数据

图表43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专利审查时长分布

图表44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专利审查时长

图表45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领域专利法律状态

图表46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领域法律事件

图表47 2013-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技术生命周期

图表48 2013-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申请量

图表49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专利申请区域分布

图表50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专利申请区域申请量

图表51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分支专利数量及占比

图表52 2013-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领域主要技术分支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53 聚酰亚胺薄膜领域重要技术分支主要申请人分布

图表54 聚酰亚胺薄膜领域技术功效矩阵图

图表55 聚酰亚胺薄膜领域技术功效

图表56 聚酰亚胺薄膜领域专利申请人专利数量排名

图表57 2003-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领域专利集中度走势图

图表58 2018-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领域新进入者

图表59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专利合作申请数量

图表60 聚酰亚胺薄膜领域主要申请人技术分布

图表61 2013-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主要申请人申请趋势

图表62 2013-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主要申请人申请具体数据

图表63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创新热点

图表64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核心概念专利数量

图表65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创新热点旭日图

图表66 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专利分主题专利数量

图表67 制备石墨膜的主要技术路线

图表68 2016-2021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

图表69 2011-2021年中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走势

图表70 2016-2021年中国铁路机车产量及增速

图表71 2011-2021年中国内燃机车与电力机车拥有量走势

图表72 中国电力机车研制部分开发情况

图表73 风力发电产业链

图表74 风力发电机构成

图表75 2015-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

图表76 2021年全球十大风电整机制造商新增装机容量

图表77 2014-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

图表78 2020年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新增吊装容量排名

图表79 2021年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新增吊装容量排名

图表80 三种风机技术路线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