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亚博中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6-2032年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预测报告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关闭窗口]

【报告编号】60700

【出版日期】2025年10月

【交付方式】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报告价格】【纸质版】:6500 【电子版】:6800 【合订版】:7000

【联系电话】15001081554

【联系电话】13436982556

【报告目录】

第1章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新型电力系统行业界定
1.1.1 电力系统
1.1.2 电力系统的演进→新型电力系统
1.1.3 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形态
1.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界定
1.2.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概念界定
1.2.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的功能
1.3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监管规范体系
1.3.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监管体系介绍
1、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主管部门
2、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自律组织
1.3.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1.4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专业术语
1.5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6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6.1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6.2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2.1 中国电力投资与建设现状
2.1.1 电力工程投资情况
2.1.2 电力工程招投标情况
2.1.3 电源工程建设现状
2.1.4 电网工程建设现状
2.2 中国电力生产与消费情况
2.2.1 中国电力消费需求情况(用电量)
2.2.2 中国电力生产供应情况(发电量)
2.2.3 中国电力供需形势及结构性矛盾分析
2.3 中国电力绿色发展现状
2.4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现状
2.5 中国电力标准化、科技与数字化现状
2.6 中国电力系统安全与可靠性

第3章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概况及调控挑战分析
3.1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简析
3.2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分阶段推进目标
3.3 新型电力系统架构VS传统电力系统架构
3.3.1 传统电力系统的供应模式为“源随荷动”,以集中为主
3.3.2 新型电力系统从“源随荷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集中与分散并重
3.4 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源-网-荷-储”结构变化解析
3.4.1 “源”——电源侧
3.4.2 “储”——储能侧
3.4.3 “网”——电网侧
3.4.4 “荷”——用电侧
3.5 新型电力系统形态下的调控挑战分析
3.5.1 新能源成为主体电源后对调节能力的需求更大
3.5.2 电力调控需具备大规模清洁能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3.5.3 电力电子可控元件多,动态特性变化较大
3.5.4 电网规模扩大,系统非线性增加,运行方式多变
3.5.5 信息侧存在电力系统网络攻击安全隐患,通信方式多变等问题
3.6 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3.6.1 电源侧调节能力提升路径
3.6.2 电网侧调节能力提升路径
3.6.3 用电侧调节能力提升路径
3.6.4 储能侧调节能力提升路径
3.7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发展概况

第4章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产业链全景梳理及配套产业发展
4.1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产业链分析
4.2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产业链生态图谱
4.3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成本投入分析
4.4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通信网络配套市场分析
4.4.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通信网络需求概述
4.4.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主流通信网络分析
4.5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硬件配套:信息化硬件及调度类硬件市场分析
4.5.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信息化硬件及调度类硬件概述
4.5.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硬件类主流产品市场分析
4.6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软件配套:信息化软件及调度类软件市场分析
4.6.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信息化软件及调度类软件概述
4.6.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软件类主流产品市场分析
4.7.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数据中心
4.7.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服务共享
4.8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云计算部署模式及云解决方案
4.8.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部署及云计算部署
4.8.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云解决方案
4.9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信息安全布局需求分析
4.9.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信息安全现状
4.9.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信息安全布局

第5章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关键技术支撑及软件应用分析
5.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
5.1.1 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支撑体系
5.1.2 电源侧:能源生产技术
5.1.3 电网侧:电碳枢纽技术/电网调峰调频技术
5.1.4 用电侧:能源高效利用技术
5.1.5 储能侧:能源高效存储技术
5.1.6 通用共性关键技术
5.2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中的应用分析
5.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中的应用概述
5.2.2 AI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中的应用分析
5.2.3 BIM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中的应用分析
5.2.4 物联网(IOT)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中的应用分析
5.2.5 云计算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中的应用分析
5.2.6 数字孪生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中的应用分析

第6章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细分生态市场分析
6.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细分生态概述
6.2 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6.2.1 能源互联网概述
6.2.2 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现状
6.2.3 能源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智能调控的重要基础
6.3 电源侧——构建“多能互补协同供能体系”
6.3.1 多能互补即风光水火储等多能互补
6.3.2 新型电力系统下多能互补发展重点
6.4 电网侧——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6.4.1 智能电网的发展驱动因素
6.4.2 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分析
6.4.3 发展特高压协助跨区运输
6.5 用电侧——提高“可控负荷”占比
6.5.1 电力系统负荷发展现状
6.5.2 电力系统负荷存在的问题
6.5.3 提高“可控负荷”占比的意义
6.6 储能侧——推进“新型储能,共享储能”发展
6.6.1 中国储能市场发展现状
6.6.2 新型电力系统下储能侧发展重点
6.7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及建设现状
6.7.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6.7.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一体化平台典型案例

第7章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领域企业布局案例研究
7.1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领域企业布局梳理与对比
7.2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企业布局分析
7.2.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2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7.2.3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7.2.4 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5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8章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发展环境洞察
8.1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8.1.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8.1.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8.1.3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8.2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8.2.1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8.2.2 社会环境对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8.3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8.4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SWOT分析

第9章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
9.1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发展潜力评估
9.2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未来关键增长点分析
9.3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4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第10章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
10.1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10.1.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0.1.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退出壁垒分析
10.2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10.3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0.3.1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10.3.2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10.3.3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10.3.4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10.4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10.5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10.6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电力系统定义
图表2: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步走”发展路径
图表3: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与内涵
图表4: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相关标准
图表5: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相关专业术语
图表6:行业研究定义的包含要素示意图
图表7:行业研究主要方法
图表8:2021-2025年中国电源完成投资
图表9:2021-2025年中国电网完成投资
图表10:2021-2025年国家电网招标统计
图表11:2021-2025年中国电源工程投资细分
图表12:2021-2025年中国电网工程投资细分
图表13:2017-2024年中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情况走势
图表14:2017-2024年中国电力行业发电量走势
图表15:2021-2025年1000兆瓦等级燃煤机组主要运行可靠性指标
图表16:2021-2025年600兆瓦等级燃煤机组主要可靠性指标
图表17:近两年相关政策措施
图表18: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风险示意图
图表19:新型电力系统四大基本特征
图表20:新型电力系统图景展望
图表21: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步走”发展路径
图表22:2021-2030年全国电网统调最大用电负荷
图表23:2021-2025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及装机比重增加
图表24: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特征
图表25:2021-2025年中国主要新能源装机容量统计图
图表26:2021-2024年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规模走势图
图表27: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产业链示意图
图表28: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产业链生态图谱
图表29:2021-2025年中国电力载波通信市场规模走势图
图表30:2020-2030年中国5G通信市场规模走势
图表31:2025年国家电网集中器及采集器各批次招标数据情况
图表32:2022-2025年国家电网集中器及采集器招标数据情况
图表33:智能电表分类
图表34:2012-2024年国网智能电表市场招标
图表35:2020-2024国网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项目招标情况
图表36:2025年国家电网专变(含能源控制器)各批次招标数据情况
图表37:2022-2025年国家电网专变(含能源控制器)招标数据情况
图表38: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产品分类
图表39:2021-2025年中国电力领域智能巡检机器人市场规模
图表40:软件行业分类
图表41:软件行业发展历程
图表42:2016-2024年中国软件业发展规模
图表43:2024年中国软件业分类收入占比情况
图表44:2024年中国软件业分地区收入情况
图表45:新型电力系统态势感知模型
图表46: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结构
图表47:2016-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带动产业规模统计图
图表48: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主要应用占比情况
图表49:物联网产业链结构价值分布
图表50:2008-2024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图表51:2019-2026年中国IoT连接设备数走势
图表52:2021-2025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情况
图表53:2021-2025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结构
图表54:2021-2025年中国公有云细分领域市场规模
图表55:2022/2024年中国公有云 IaaS 厂商市场占比
更多图表见正文......